【概要】一是堅持綠特融合,發展高效漁業。二是堅持拓鏈延鏈,發展高值漁業。三是堅持科技創新,發展智慧漁業。重點圍繞“資中鯰魚”全產業振興、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提檔升級、設施漁業推廣及水產品牌建設等方面,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四是堅持示范帶動,發展富民漁業。五是堅持十年禁漁,發展生態漁業。扎實推進禁捕退捕各項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雙百”任務。
近年,內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漁業經濟發展,將特色水產納入農業四大特色產業之一,以打造“百億水產強市”為引領,以提質增效、農民增收和可持續發展為驅動,持續鞏固提升特色水產規模、質量、效益優勢和市場競爭力。今年一季度,全市實現水產品總產量3.87萬噸,同比增長6.38%。名列全省第一,創造了百億水產強市的良好開局。
一是堅持綠特融合,發展高效漁業。
按照推進四大特色農業產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的要求,充分結合水產產業發展的現狀,出臺《“十四五”時期實施全域綠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快內江百億水產強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進一步明確今后五年全市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產業布局、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構建“綠色+特色+規模”的產業轉型升級新模式,為產業蓬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和組織保障。
二是堅持拓鏈延鏈,發展高值漁業。
以中國鯰魚之鄉、中國白烏魚之鄉、中國西部魚米之鄉“三鄉”創建為載體,在拓鏈延鏈補鏈上下功夫,加快帶動農業三產融合。截至5月底,全市新增漁業各類投資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億元,隆昌市國家級農業(稻漁)園區、市中區國家級產業強鎮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落地。推進行業主管部門引導指導、金融機構積極參與、行業協會統籌協調的“三線并行”工作機制,創新金融服務,截至5月底,已為全市138家漁業企業提供信貸支持6684萬元。
三是堅持科技創新,發展智慧漁業。
重點圍繞“資中鯰魚”全產業振興、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提檔升級、設施漁業推廣及水產品牌建設等方面,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與中國水產科學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共建白烏魚博士工作站,積極開展新品種選育及優質苗種產業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為四川省實現新品種零的突破做出貢獻。與西南大學共建水產“產科教協同育人基地”,促進培育新農科水產卓越人才。加快種苗繁育、養殖尾水治理等方面的科技成果轉化,通過提高科技貢獻率和農民漁業科技文化素質,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四是堅持示范帶動,發展富民漁業。
積極組織實施水產健康養殖“五大行動”,重點開展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廣、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廣、水產養殖用藥減量和水產種業質量提升等行動。把稻漁綜合種養作為轉變漁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漁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36家農業農村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02家省級健康養殖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截至5月底,全市已累計推廣稻漁綜合種養面積32萬畝,增產水產品1.2萬噸、增效2.4億元,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五是堅持十年禁漁,發展生態漁業。
扎實推進禁捕退捕各項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雙百”任務。不斷提高漁業水域生態建設水平,全面實施養殖許可制度,通過規范漁業養殖行為,積極推廣“人放天養”的生態養殖模式,充分發揮漁業的生態修復功能,持續改善漁業水域環境質量。今年計劃人工增殖放流各種魚類150萬尾,以促進恢復天然水域生物多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