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以“深耕餐飲,向新起航”為主題的2021年美團餐飲數字化營銷創造營-成都站盛大開幕。會上,美團平臺借助大數據資源,分析了成都餐飲發展的新變化,數據洞察趨勢,數據背后的消費者行為邏輯判斷為成都餐飲的品牌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10位餐飲界大咖齊聚一堂,他們結合自身品牌經營的經歷,為大家分享線上營銷的經驗;同時還有以“餐飲品牌未來發展力“為主題的圓桌分享會,餐飲大咖們將共同探討成都餐飲蘊藏的新商機。
成都是國際美食之都,匯集了來自本土和世界各地的美食品類。隨著線上消費的發展,坐擁眾多餐飲品牌的成都也加快了轉型升級的步伐,線上進程的加速,使得工具的使用、自身經營能力的提高、消費者洞察的增強,這些都是互聯網浪潮為餐飲行業帶來的新變化。在此次活動中,美團將會從平臺視角出發,著眼大趨勢,探索新餐飲時代下成都餐飲發展的新思路。
疫情倒推餐飲企業不斷升級
(圖:姜偉| 成都市商務局國際美食處處長)
如今大數據時代風起云涌,充分挖掘并利用第三方平臺大數據資源,不僅可以為餐飲企業提供前期預警與保障機制,還能為經營者開拓壯大、轉型升級和投資興業提供依據和參考。后疫情時期,餐飲企業只有迅速轉變經營思路,引入大數據分析,尋找新利潤增長點,才能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
營銷的本質是圍繞消費者展開
(圖:李小孬| 吼堂老火鍋聯合創始人)
對于營銷的本質,可以用四句話來解釋。第一句,讓不知道我們的人知道我們。第二句,讓知道我們的人喜歡我們。第三句,讓喜歡我們的人能夠花錢購買。第四句,購買我們的人能夠再次購買,并且推薦別人購買我們。所以品牌的運營中,這四句話才是關鍵所在。
用匠人精神做餐飲
(圖:高甜| 雞毛店運營總監)
品控是菜品標準化的重要環節,哪怕是一個土豆的品種改變也會對菜品產生變化,因此需要嘗遍各地的土豆味道,找到口感最接近的品種。對于保持味道的統一性,需要保持匠人精神與執著。
圓桌對話
在圓桌中,幾位嘉賓針對自身的門店經營經驗做了相關分享,雞毛店創始人王曉波表示,顧客體驗是第一生產力,針對可視化的反饋定期做復盤優化,有助于更精準的對策略做調整。
(圖:王曉波| 雞毛店創始人)
南堂館創始人孫燕在對于近幾年的市場變化表示:外界因素的原因導致餐飲市場也會有些浮躁,餐飲人應當沉下心恪守本分,把就餐的產品基礎做好是最重要的。
(圖:孫燕|南堂館創始人)
對于川菜老號品牌的經營策略,饕林運營總監葛罟玏給出了一些方向建議,對于目前階段,餐飲行業需要擁抱互聯網與平臺,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品牌,從而產生到店、復購、沉淀等等,總體看來經營思路需要適應于整個時代。
(圖:葛罟玏| 饕林運營總監)
對于在平臺中的品牌,陶德砂鍋創始人余陶也做了相關分享,平臺更像是助推器的作用,用門店的品牌優勢進行顧客引流,再通過線下用產品進行服務與留存。
(圖:余陶|余陶砂鍋創始人)
成都三耐文化傳媒CEO韓志寧在圓桌做了總結分享,餐飲企業面臨的幾個過程:在線化、數字化、進而需要把餐飲向品牌化發展,品牌建設完成之后必然會走向連鎖化,需要關注的維度不僅僅是門店數數量,更多是營銷生存能力。
(圖:韓志寧| 成都三耐文化傳媒CEO)
基于美團大數據,活動現場進行了“城市數據觀點”分享,六個數據觀點勾勒出了成都餐飲未來發展的總輪廓:疫情驅動了餐飲線上化進程,消費者在外出覓食時會優先考慮線上平臺;成都人熱愛川味火鍋,也更加注重火鍋的品質;年輕群體逐漸加入吃火鍋大軍,成為火鍋消費主力;近年來,各類地方味火鍋逐漸受到成都人青睞。
觀點一:疫情加速消費者線上覓食進程
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在外出覓食時會優先考慮線上平臺,商家要抓住線上營銷的機遇,加強精準化和多元化營銷。
觀點二:疫情推進餐飲線上化進程
成都TOP10品類門店增長數量下降而消費金額不斷提升,餐飲行業的馬太效應凸顯,在餐飲線上化進程不斷加速的過程中,行業或將面臨新洗牌。
觀點三:成都人對地方口味的興趣逐漸增強
盡管成都體量最大的品類是火鍋與川菜,但是近兩年地方菜增速顯著,“辣味”并不是成都人的專屬,地方口味在成都市場仍然“大有可為”。
觀點四:火鍋品質提升成消費趨勢
成都人火鍋消費的訂單金額不斷提高,背后是食材成本的提升、品質消費觀念的普及和消費者對品牌背書的重視,品質消費逐漸成為成都人餐飲新潮流。
觀點五:地方味火鍋是新趨勢
作為一個旅游城市,外來游客的大量涌入讓成都的火鍋市場更加異彩紛呈,港式火鍋、老北京涮羊肉等地方味火鍋越來越受歡迎。
觀點六:年輕群體是火鍋消費主力
在成都,“辣味”是永恒的主題,以95后為代表的年輕消費群體正在涌入火鍋消費市場,除了川味火鍋,炭火鍋、麻辣燙、串串香也是他們的心頭好。
